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学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贯彻“一体两翼”的发展思路,全面落实鲁东大学第二次党代会精神和《鲁东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深化综合改革为动力,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保证,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努力开创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建设新局面。
一、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开展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活动
1.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1·5”重要讲话精神,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进一步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的热潮,切实把全体师生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线和灵魂,充分发挥鲁东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和鲁东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学习会的作用,努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深刻理解和把握其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和生动实践。按照中央及省委统一部署,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实践者。
2.开展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活动。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坐标,深入开展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活动,把学校当前的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工作举措与党的十九大精神对表对标,着力找准并解决影响和制约学校改革发展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思想观念上的突出问题,坚决破除思想禁锢和观念束缚,明确学校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发展的任务表、时间表、路线图。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根本性战略地位,重构人才、教学、科研之间“一体两翼”的关系。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以更大力度推动理念创新、政策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以创新之策破解制约学校改革发展的短板与瓶颈,提升学校内涵发展水平。
二、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3.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进一步优化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年内引进各类优秀人才150人以上,其中A类人才5名以上,B类人才20名以上,C1层次人才占比40%以上,C3层次人才不得超过20%。依托国家、省人才建设工程和培养项目,加大拔尖人才选拔培养力度。
4.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坚持“学科+领军人才+团队”的人才队伍建设模式,打造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实施教师国际化素质提升计划,选派20名左右骨干教师出国进修访学。强化教师实践能力建设,提升“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拓宽兼职教师聘用渠道,创新人才柔性引进使用机制。实施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工程,大力支持中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学习,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5.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建立新进教师培训机制,实行入职宣誓和业务培训制度。深入实施校内人才工程,给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和学术骨干政策扶持和相关待遇。修订专业技术岗位竞聘办法,组织实施竞聘工作。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实施校聘教授等系列激励政策,创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依据各岗位任期目标和岗位聘用合同,组织实施第二聘期期满考核,修订专业技术岗位聘期期满考核办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三、持续强化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努力提升办学水平
6.加大学科建设力度。贯彻国家、省“双一流”建设理念,对标“双一流”建设和考核标准,加大“双一流”建设特别是一流学科建设力度。落实《鲁东大学学科专业建设引导规划(2017-2025年)》,强化学科专业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完善《鲁东大学2018年度学院学科专业平台团队建设考评办法》,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学科专业建设考核评价体系。继续加强ESI工程学学科建设,确保其全年稳定在前1%序列;加大对ESI化学、农业科学等学科的支持力度,快速提升发展潜力值。加强应用型学科建设,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7.加强学位点建设。认真总结分析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精准施策,尽锐出击,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推进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工作,制定各学院、各学科学位点三年建设规划,实施学位点建设标准化工程。开展学位点合格评估,做好迎接国家抽评准备工作。加大投入,做好“问题青少年教育矫正管理”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期满验收相关工作,确保顺利通过。认真开展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建设整改工作,确保通过复评。按照上级安排部署,开展工程硕士领域的增列工作。做好学位点动态调整工作,优化学位点结构。
8.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坚持需求和问题导向,实施科技资源有效配置,打造高水平研究团队和平台。做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标志性项目培育,做好各类国家级项目申报组织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40项以上,省部级项目立项45项以上。科研经费总量达到6000万元以上。发表高水平论文和入选ESI高被引论文数量取得新的增长。发明专利授权50项以上。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培育高水平科研成果,争取省部级科技奖励有新的突破。强化项目过程管理,提高项目结题质量。继续改进科研管理与服务方式,实现科技管理信息化。建立和完善科研分类评价制度,激发创新活力。进一步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高科技成果的运用效益。
9.提升人文社科研究水平。提高纵向科研项目申报质量,立项国家级项目10项以上、省部级项目40项以上,力争重点项目实现突破。科研经费达到1000万元以上。加大优秀科研成果奖申报力度,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10项以上,其中教育部、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以上。积极承办山东社科论坛,扩大学校的学术影响力。修订人文社科类学院科研工作考评办法,完善科研工作量化评价体系。
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育人质量
10.深化本科教学改革。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构建协同育人合作共同体,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努力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以国家专业认证为标准,全面启动一流本科、一流专业建设,统筹推进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实践教学改革、教师培训等工作,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国家标准”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中,获批省级及以上教学平台2个、课程建设项目3项,立项省级及以上教学研究项目6项,获省级及以上青年教师比赛一等奖3人。大力加强高水平应用型立项专业群建设,确保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立项建设单位。深化教学工作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明确学校、学院、教师职责,健全教学责任和教学管理体系。深化课程体系改革,重构思想政治课程体系,优化专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多元实践课程体系,完善“四融合”育人体系。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推行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项目式教学方式方法,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推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深化教学项目管理改革,培育标志性教学成果。深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改革,建立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修订教师教学创新奖励办法,健全教师教书育人激励制度,完善教师教学荣誉体系。
11.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继续实施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做好新增学位点招生及培养方案制定、导师遴选培训等工作。加强规划和指导,做好研究生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成果培育工作,获批省级及以上教学平台2个、课程建设项目4项,立项省级及以上教学研究项目6项,获省级及以上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生科技创新成果奖等6项。开展学校第二批和第三批重点课程建设验收、第四批重点课程立项工作。严把学位论文评审关,提高学位授予质量。加强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举办学校第十七届研究生学术论坛、第六届专业学位研究生技能大赛。
12.做好继续教育。适应学习型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拓展继续教育领域,实现继续教育收入3100万元以上。加大课程建设力度,打造1-3门高标准数字化课程。积极开展社会培训。落实《鲁东大学非学历教育管理暂行规定》,发布《继续教育质量报告》,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质量。
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13.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以师生为中心,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供给内容,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激活思想政治工作内生动力。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深化思政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抓住改革开放40周年等关键节点,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讲好“鲁大故事”,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落实《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建好学生公寓党员工作站,不断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夯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础。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14.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全面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建设。全面落实与省科技厅《关于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合作协议》,抓好创新创业教育系列文件的实施,争创全国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深化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促进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深度融合。实施创新创业意识养成计划、能力提升计划,持续营造创新创业浓厚氛围,立项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0项以上。获省级及以上创新创业竞赛一等奖6项以上,争取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新突破。加强孵化基地和众创空间建设,建设省级及以上创新创业平台3个,获批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联合社会资本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强化创新创业导师遴选聘用、管理考核、教育培养,努力打造省级创新创业导师培训基地。
15.抓好招生就业工作。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做到全年贯穿、全域覆盖、全员参与,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实施招生“阳光工程”,做好招生考试和录取工作,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625人以上,本科生7000人以上,成人高等教育函授生3500人以上,国际学生1200人以上。实施“寻访百企千岗”活动,推进就业指导服务精准化,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本科生年底就业率达到95.5%以上。
16.提升学生服务保障水平。大力加强学风建设,推进大学生读书修身工程和书香校园建设,培育优良学风校风。落实奖、贷、补、助、减、扶等资助政策,突出精准资助,深化资助育人。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提高学生公寓管理科学化水平,优化住宿环境,提高服务质量。打造校园特色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用好“易班网”“校园集结号”等新媒体,提高学生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
六、加大开放办学力度,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17.加大服务地方工作力度。面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烟台威海全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围绕泛济青烟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和济青烟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为导向,持续推进与烟台、威海、临沂、东营、滨州等所属县市的合作项目与领域。完善和推进教师到企业挂职制度。重点建设好滨海生态高等研究院、特医食品研究院等一批符合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高层次科研机构。加大各类技术服务资质建设申报力度,加强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化工中试基地等科技中试平台、熟化基地建设,完善“技术研发—中试孵化—产业化开发”链条,打通科技成果产业化“最后一公里”。建设好荣成海洋产业技术研究院、乳山现代农业研究院、无棣海洋研究院等校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枢纽机构。加强与东方海洋集团、山东益生种畜禽股份有限公司、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建立集高端人才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科技成果孵化与转化的创新共同体。建设好“鲁东大学青岛基础教育研究院”和“苏州同源幼儿教育研究院”,积极服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把服务地方工作纳入2018年关键发展绩效指标体系,着力构建常态化、制度化的服务地方工作机制。
18.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鲁东大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国际交流合作,以国际化发展促进学校学科实力增强和专业水平提升。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参与中外人文交流,强化国际化意识,拓宽国际化视野,提升“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理念”的能力。办好孔子学院,加强东北亚研究院建设,打造好文化交流平台和区域研究平台。举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学术会议,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强蔚山船舶与海洋学院内涵建设,做好现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积极推进与相关国家高校举办新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承办好第九届全国中外合作办学年会。加大国际学生招生宣传力度,扩大国际学生教育规模,优化国际学生结构,实现国际学生教育收入500万元以上。
19.加强与校友的联系交流。开展校友讲坛、校友作品珍藏展、校友返校周等特色校友活动,做好校友联系走访和服务工作。充分发挥教育发展基金会的作用,积极拓展和吸纳社会资源。
七、继续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20.持续推进内部治理结构改革。深入落实《鲁东大学深化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激发和释放学校的办学活力。强化教师教育办学特色,健全完善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体制机制,全面提升研究、服务、引领基础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坚持以发展绩效为导向,以人事管理与分配制度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修订完善二级单位发展绩效考核奖励制度,研究确定2018年度关键发展绩效指标任务,组织签订2018年二级单位目标任务书。召开二届五次教代会暨工代会,引导广大教职员工为学校改革发展建功立业。进一步规范法人授权委托管理和合同审签,做好法律咨询服务,促进法治校园建设。
21.深化资源配置改革。积极拓宽收入渠道,建立健全多元化筹资体系,2018年学校总收入达到8亿元。修订二级单位预算执行考核奖励办法,加大零基预算实施力度,全面规范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强化资金绩效管理。修订招标采购管理制度,规范招投标活动。加强国有资产绩效管理,修订二级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益考核奖励制度。加大实验室内涵建设,建立完善实验室资源共享共用和安全教育机制。加快推进校园规划设计及土地征用工作,加强在建工程的施工管理。全面加强审计监督,保障经济活动健康运行。加强图书信息和档案资料建设,提升馆藏资源利用率。推进有线无线一体化网络建设,打造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
22.深化后勤专业化服务改革。推进后勤工作专业化,提升后勤服务质量,为师生提供更高标准的服务。新建北区餐厅引进社会优质餐饮公司和超市,满足师生多层次、多样化的供给需求。扎实推进住宅区物业服务社会化。校医院实施专业化托管。加强能源管理,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管理,争创全国绿化模范先进单位。扎实做好汽车技术实习实训工作,打造鲁大驾校品牌。
23.扎实推进民生工程。按照烟台市社会保险工作要求,制定全体教职工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的实施方案,实现教职工社会保险及时入轨。认真落实老干部的政治和生活待遇,丰富离退休职工精神文化生活。继续高标准做好教职工体检工作。高质量做好教职工子女幼儿教育,解决教职工后顾之忧。协调推进住宅区土地问题的解决,为办理不动产登记证打下基础。扎实推进第一阶段校园供水水质管网改造工程。做好图书馆、生化楼电梯更新工作。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推进“平安校园”建设,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和群体性事件,提升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八、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24.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扛牢抓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完善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修订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认真开展专项整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
25.加强思想建设。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首要任务,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真正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切实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站位。严格落实校院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主题党日制度,进一步改进基层党支部学习形式,教育引导全校师生党员学、做、改相结合,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发挥好党校党员干部教育主阵地作用,抓好处科级干部集中学习培训,提高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水平。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建设文明校园。
26.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提拔重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选优配强领导班子。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流程,改进民主推荐和组织考察办法,做好干部换届工作。加强二级学院专业技术领导干部选苗、培养和储备,注重提升管理岗位干部业务能力。组织好干部学习培训和挂职锻炼,全面增强干部本领。落实学校党委《关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实施意见(试行)》,认真开展争当“担当作为好干部”、争创“干事创业好团队”活动,着力发现宣传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典型。进一步健全干部责任提醒与教育机制,完善以发展绩效为导向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引导激励干部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
27.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和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责任清单、问题清单、整改清单,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和党组织书记抓党建月调度制度,严格开展二级单位党建宣传思想工作考核和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深入推进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工程,打造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和示范点。推进示范支部建设,努力把校党委常委所在支部建设成示范支部,充分发挥示范表率作用。抓好过硬支部建设,严格“三会一课”、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会等制度,组织全校党总支、党支部按期换届,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委员,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轮训。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扎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推行党员积分量化管理,引导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新时代合格共产党员。
28.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牢牢把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这条主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严于监督、严格执纪、严肃问责。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纠正“四风”重要指示精神,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的表现形式,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继续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坚决克服“庸懒散”“推躲拖”等问题。加强纪律建设,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坚决查处违规违纪问题,维护党纪政纪权威性和严肃性。加强党性党风党规党纪教育,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筑牢拒腐防变思想堤坝。
29.抓好统战群团工作。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领导,组织引导统战干部和统战成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专题教育。进一步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侨联、无党派人士的优势和作用。加强与港澳台高校的交流合作。加强和改进群团工作,增强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等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组织动员广大师生坚定不移跟党走。